卫生所
返回首页 人文首页
 网站首页  卫生所概况  工作动态  医疗服务  科室介绍  联系我们 
工作动态
 网站首页 
 卫生所概况 
 工作动态 
 医疗服务 
 科室介绍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更多
· 长春人文学院教职员工健康体检通知 10月23日
· 大学新生体检须知 08月23日
· 校卫生所可做DR片了 06月03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上篇)
2024-11-28 16:19   人文卫生所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一、病原学

(一)HIV的由来

1981年美国首先报道一组男性同性恋中临床上出现了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以后相继因各种感染死亡。1983年5月法国学者蒙太尼首先从一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种病毒,称为淋巴结相关病毒。1984年5月美国学者盖勒亦从艾滋病患者的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称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1986年5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艾滋病病毒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在第39届会议上宣布,今后将沿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作为艾滋病病毒的命名。1986年Clavel等自西非艾滋病患者血中分离出的HIV与美国、西欧分离的病毒有所不同,乃将先发现的HIV称为HIV-1,西非发现的称为HIV-2。

(二)HIV的病原学特性

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根据HIV基因的差异,可将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HIV-1和HIV-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0%~60%。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IV-1。HIV-2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和西欧,北美也有少量报告,传染性和致病性均较低。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

HIV是变异性很强的病毒,尤以env基因变异率最高,根据env基因核酸序列差异性,HIV-1可分为M、N、O 3个亚型组13个亚型。M亚型组包括A、B、C、D、E、F、G、H、I、J和K共11个亚型,N亚型组只有N亚型,O亚型组只有O亚型,各亚型env基因核酸序列差异性平均为30%。HIV-2至少有A、B、C、D、E、F、G7个亚型。

HIV对外界抵抗力低。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能被75%乙醇、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灭活。0.1%甲醛、紫外线和γ射线均不能灭活HIV。HIV侵入人体可刺激产生抗体,但并非中和抗体,血清抗体阳性的HIV感染者仍有传染性。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无症状血清HIV抗体阳性的HIV感染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血清病毒核酸(HIV RNA)阳性而抗-HIV抗体阴性的窗口期感染者亦是重要的传染源,窗口期通常为2~6周。

(二)传播途径

HIV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

1、性接触传播 HIV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等体液也含HIV。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HIV通过性接触摩擦所致细微破损即可侵入机体致病。精液含HIV量(100万~1000万个/ml)远高于阴道分泌物。与发病率有关的因素包括性伴数量、性伴的感染阶段、性交方式和性交保护措施等。

2、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HIV阳性孕妇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

4、其他 接受HIV感染者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可感染。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男-男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特征

  2017年,我国艾滋病的报告病例数57194例,发病率为4.145/10万,死亡数15254例,死亡率1.1053/10万。2013~2017年,艾滋病患者的报告死亡数均居我国乙类传染病死亡数首位。

  全球统计显示,在过去的40年里,艾滋病已经导致3500万人死亡。随着抗病毒和机会性感染防治,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急剧下降。

  联合国艾滋病署(UNAIDS)公布的全球报告提示,随着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逐渐普及,截至2016年,全球存活的艾滋病患者为3670万,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3610万有所上升。截至2017年7月,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存活的艾滋病患者为2090万。2016年新感染HIV人数仅为180万,较2010年以来下降16%。导致新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在艾滋病毒检测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知识落后于其他人群。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长春人文学院  网站维护:卫生所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ICP备11002363号-6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