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所
返回首页 人文首页
 网站首页  卫生所概况  工作动态  医疗服务  科室介绍  联系我们 
工作动态
 网站首页 
 卫生所概况 
 工作动态 
 医疗服务 
 科室介绍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更多
· 长春人文学院教职员工健康体检通知 10月23日
· 大学新生体检须知 08月23日
· 校卫生所可做DR片了 06月03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下篇)
2024-11-28 16:31   人文卫生所

临床表现

(一) 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此期血清可检出HIV RNA 及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

(二) 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情况的个体差异,营养及卫生条件,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此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具有传染性。因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

(三)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终末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200/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及营养不良。

1、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2)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3)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2、常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如常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或进展迅速的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Kaposi)肉瘤等。

3、常见营养不良  由于发热,腹泻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

四、诊断

(一)诊断原则

HIV/AIDS的诊断应注意如下原则,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

(二)诊断标准

1、急性期 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2、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之以下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艾滋病。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1个月以上,体温高于38℃。

2)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次数>3次/日。

3)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感染。

6)肺孢子菌肺炎。

7)反复发作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作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HIV抗体阳性,虽无上述表现或症状,但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五、预后

AIDS病死率很高。平均存活期12~18个月。同时合并卡波西肉瘤及肺孢子菌肺炎者病死率最高。病程1年病死率50%,3年为80%,5年几乎全部死亡。合并乙型、丙型肝炎者,肝病进展加快,预后差。

六、治疗

至今无特效药,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停药后病毒可恢复其繁殖力,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就是所谓的鸡尾酒疗法,这样可延长存活期,减慢发展至AIDS病的速度。

  对于艾滋病患者在治疗并发症后,可立即开始抗HIV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HIV感染者何时开始抗HIV治疗,目前认为最好的时机是CD4<350mm³,HIV RNA>30000~50000copies/ml。也就是说在早期HIV感染时CD4>350mm³,HIV RNA<30000copies/ml,可以密切观察,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不一定立即用抗病毒药。

(一)心理治疗 目前认为心理治疗很重要,有些HIV/AIDS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病后,就缺乏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会自寻短见。如果医务人员能及时给予思想上的开导和帮助,情况就不一样。30多年前,国外也认为HIV迟早会进展为AIDS,而AIDS治疗与否最终都不免一死。因此对抗HIV治疗并不积极,但随着医学对HIV感染者、艾滋病人不断地深入研究,发现通过积极抗病毒等一系列手段治疗后,AIDS患者能获免疫重建,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减少传染性,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对失望病人可请治疗后的患者现身说法教育病人,将会起很大作用。

(二)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治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营养支持等。(具体略)

七、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本病是《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发现HIV感染者应尽快(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高危人群普查HIV感染有助于发现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随访无症状HIV感染者。加强国境检疫。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高危人群用避孕套,规范治疗性病。严格筛查血液及血制品,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对职业暴露采取及时干预。对HIV感染的孕妇可采用产科干预(如终止妊娠、择期剖宫产等措施)加抗病毒药物干预以及人工喂养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等。

(三)保护易感人群

HIV疫苗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长春人文学院  网站维护:卫生所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ICP备11002363号-6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