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关于结核病,我们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介绍: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如:肺、淋巴结、骨、肝、脾、肾、肠等部位,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约占结核病的85%。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二、肺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只有在病人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三、肺结核感染者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感染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如果连续二至三周咳嗽、咳痰,或者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另外,肺结核感染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有以上症状者应该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痰涂片或胸部X线检查。
四、哪些人易感染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共有13.8万名结核病患者,每年死亡超过11000人。其中,易感染结核杆菌的人群主要包括:
1.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如家庭成员、室友等群体。
2.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包括艾滋病病人、器官移植接受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群体。
3.药物成瘾者、贫困人群、下岗工人等社会弱势群体。
五、肺结核病检查方法及步骤?
1.病史
(1)早期干咳,空洞形成合并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或脓性,咯血、胸痛,严重者有呼吸困难。
(2)询问接触史,过去有胸膜炎、颈淋巴结肿大、及卡介苗等情况的人群。
(3)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下降、面颊潮红等。粟粒性和干酪性结核往往伴高热,有的可伴关节痛,女性可有月经失调。
2.体格检查
早期病变范围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可无异常体征。病变范围较大,患侧呼吸运动减低,叩诊呈浊音。
3.辅助检查
(1)运用CT诊断,可弥补胸部X线检查的不足。
(2)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儿的诊断意义较大,3岁以下阳性提示有活动性。
(3)胸部X线检查用透视、后前位胸片、前弓位摄片、点片、肺尖部摄片、断层摄片。
(4)活动性常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升高。急性粟粒性时,白细胞计数可减少,有时出现类反应的血象。
(5)活动性大多在痰中可查到结核杆菌。一般涂片检查阴性时,应做浓缩法检查。如果屡次仍阴性,应做培养法检查。
六、肺结核病临床诊断
结核的诊断标准分为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和肺外结核的诊断标准。一般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肺部的影像学检查以及痰培养等结果综合分析。如果影像学有典型的结核病灶,并且痰培养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明确诊断为肺结核。还有一类是肺外结核的诊断,对于肺外结核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因为肺外结核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几率更低,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的检查以及目前的治疗效果决定,必要的时候可以做穿刺病理检查进行明确。有疑似结核的可以进行诊断性的抗结核治疗。
七、结核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结核病抗菌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疗程约6-9个月。药物治疗中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疗程不可过早停止,否则易导致病菌耐药、病情复发等。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饮食,严格控制饮酒,从而促进病情恢复。结核病患者早期诊断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多可痊愈。
八、学校如何预防肺结核病?
预防肺结核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免疫力、控制传染源。以下是一些预防肺结核病的常见措施:
1.积极发现并治愈在校学生中的肺结核病人。如果发现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的学生,就应怀疑可能得了肺结核,要及时报告校医和学校领导,并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带同学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
2.一旦确诊学生或教职工得了肺结核,一定要休学或者休假在家,接受正规治疗,避免传染其他同学。经过检查确认没有传染性时,依据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即可复学、上岗。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应该将手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给其他人。
5.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6.如果知道有同学或者家庭中有人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请提醒他们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和治疗。
九、结核病患者可以在公共场合活动吗?
结核病患者在传染期内不应该在公共场所活动,进行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病情恢复。在就医过程中,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避免给他人带来传染风险。患者在治愈后,可以正常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如上班、学习等,不会对他人构成危险。